瓦窑塘社区:把群众的“金点子”转换为基层治理“最优解”
2024-11-08 11:17:1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岳塘新闻网 | 编辑:郭璇 | 作者:唐竞茜         

“红色桑榆”志愿队巡逻现场

梅塞尔小区新貌

岳塘新闻网11月8日讯(通讯员:唐竞茜)近年来,岳塘街道瓦窑塘社区深耕“七彩旗”党建品牌,结合“书记移动办公桌”治理模式,推动老旧小区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,努力让群众提出的“金点子”得到及时有效回应,进而转化为提升小区品质、城区面貌的现实成果,破解老旧小区“宜居难”。

走进新一村小区,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一些温暖的细节,每天上午有人举着小喇叭边宣传边巡逻,破损的公共设施有人随手修补,孤老病残有人时常关怀慰问……这些行为的背后,得益于一支由瓦窑塘社区13名老党员组建的“红色桑榆”志愿队中的4人“微自治”小分队。

“老旧小区的治理,不能只依靠物业公司,更需要居民自治。”小区“微自治”的理念最早由小分队队长谭录生提出。在谭录生等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下,这一理念很快成为了瓦窑塘社区大多数居民的共识。于是,各类志愿服务报名人数日趋增多,涵盖方方面面的管理建议如同雪花般飞来。近两年来,通过“出摊”收集居民意见建议,常态化开展“邻里微自治”协商议事会,30多项小区治理问题得以解决,200多条居民意见建议得以落实,相应事件办结率高达98%。

梅塞尔小区在2021年迎来老旧小区改造后,如今整个小区环境干净、整洁、雅致,充满了绿色生态气息,让人很难想象这是过去“脏乱差、下不去脚”的老旧小区。让老旧小区“里子”“面子”焕新颜的背后,是小区治理与居民智慧力量共同前行的成果。

在“出摊”近距离服务居民的同时,社区工作者也会和居民唠家常,听到合理的建议及时记录下来。对于瓦窑塘社区党委书记曾嵘而言,从“等问题”到“找问题”,不仅是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,也经历了一段“水土不服”的过程。“一开始的确很纳闷,社区工作者每天都在做事,但老百姓好像就是看不到。后来才明白,老百姓只是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。”曾嵘说,“既然我们有遗漏,那就让居民成为我们的‘眼睛’。”通过采取“出摊”收集居民建议和邀请居民担任群众监督员等方式,社区和物业公司一起针对居民提出的小区卫生不到位、便民设施不完善、小区安全无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社区基层治理从“讲问题”到“提建议”,从“被动集”向“主动提”,从“来找茬”向“金点子”中找到了惠民利民的“最优解”。

着眼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岳塘街道瓦窑塘社区探索将“书记移动办公桌”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,从一开始的单一收集问题到现如今的多方联动、多点开花,让居民群众的“金点子”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旺盛的“生命力”。

责编:郭璇

来源:岳塘新闻网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岳塘要闻
视频精选
精选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